找到相关内容1865篇,用时2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密教略说

    智,为其弟子,同履中土;年仅十六也。至二十八岁,金刚智;遗命不空与弟子含光、慧蛩等;于开元二十九年(741年)发中国,自锡兰印度;留五年;携《大日经》、《金刚顶经》之大本,及其他诸部密教经典...仪式合法,则佛菩萨及神,必皆来集,听人请愿;故密教最重仪式。   密教所奉诸佛诸神,自婆罗门教转来者颇多;因之其礼拜供养之仪式,羼婆罗门教风不少。故密教除经外,尚有仪轨;仪轨云者,依据经说,而示礼拜...

    蒋维乔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1666534.html
  • 民国唐密之弘传

    传法,其弟子不空得法后,复从善无畏受胎藏法。金刚智后,不空三藏又回印度,在南天竺遇龙智阿阇黎,更得金刚瑜伽十八会等经法,及其它仪轨等五百余部,并周游五天竺,广求经法。天 五年再来我国,大弘密法,遂...密教在中国,要以唐代最盛,至晚唐逐渐衰微,降至宋代,虽有法贤、施护、法天等译出密部经论,然未能光大发扬。元代关,弘传西藏喇嘛教,盛极一时,即所谓藏密是也。明清两代,由于政治关系,虽于宫廷崇拜喇嘛教,特...

    释东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5366573.html
  • 摩诃衍宝严经讲要

    去空,空何可去?若在菩萨则知如实观察,但使转净,而不除遣,故无迷失也。四於心迷失者,谓於不应遣除而求遣除,是即思惟颠倒。小乘执蕴等实有,谓是众生聚苦所依,无余依涅槃而後安静。彼不知色等皆是自心徧...,则过三世云云。二无二相,谓虽越三世,然不似尽定者, 一千劫,内心一无所有;证得心无为相者,言说自相不可得,而真如相可得故。三非生身相,谓此净无为相本来如是,非他所生也,经云不有不无云云&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866676.html
  • 菩提资粮论颂讲要

    即精进之义也。复次无生法忍者,二乘菩萨,同於缘起义而得悟。然二乘了解缘起,实有生,遂生法执。菩萨了解缘起无生,远离执著,信念不动,是之谓忍也。何谓无生忍耶?颂曰:   不生亦不灭,非不生不灭;非...无自性性也),即於所有生,观其原无所谓生灭,颂文所谓“於中观不动”。菩萨於此离自性法,胜解不动,是即无生法忍之义。得忍次第,初以比量,胜解无生;最後现量证会,临实相,即彼无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3266680.html
  • 戒律的名称及作用

    波罗提木叉。如暗遇明,贫人得宝,当知此则是汝大师。若我住世,无异此也。7  这是佛陀前的谆谆教诲,告诫弟子在失去依怙后,应将戒和法视为导师,才能从黑暗中走向光明,开发自身本具的功德宝藏。  二、戒的...  律,梵语毗奈耶、毗尼。《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》说:  初言毗尼(或云毗奈耶,或云毗那耶),此翻为律。即《四分》十八法中,毗尼及律二名不并。又《增一》中七种律也,谓七毗尼。或以翻,从功能为号,终非...

    济 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5366883.html
  • 南岳慧思---双开定慧(2)

    是名巧慧心。复次专心一处。灭诸觉观。境界都息。身心寂静。是名一心。如是五方便。能断五欲妖媚烦恼。除五盖。有觉有观。离生得喜乐初禅。名初背舍得二禅。名二背舍。第三禅。名三背舍。喜乐心内清净得四禅。名为一切处。一切色相。舍第四禅。有对想。无边虚空处。名为空一切处。第四背舍虚空处定。得一切识处定。是名识一切处第五背舍。复次舍识处定。无所有处定。是名第六背舍。舍无所有处定得非有想非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2267187.html
  • 情绪管理(三)

    可以将时空转换到二千五百多年前。我们经常在怨叹,佛已,我要到哪里找明师?其实你也可以把自己转换时间,回到二千五百多年前;至于空间,我们虽然坐在这里,我们观想,我们现在就在印度灵惊山的平台上,与佛同在...如来。不只佛称为“如来’,一切事、物、众生、现象都是如来。什么叫如来?如来是无所来,如其所来,如其所去。什么叫如其所来,如其所去?就是因缘生,因缘。当因缘和合时,一个现象就出现了,某事某物就出现了,...

    郑振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13067452.html
  • 三论宗简介

    无物也,物非真物也。”这是说,物非真物,但为依因、待缘而有的假物;假物无有自性,故乃显真空,这种显假名宛然而毕竟空的般若境界,成为三论宗的中心思想。 二、三论宗的传承  佛陀第十一世纪,所流行的...四八○年之间,北派以无人才而渐趋消沉,南派亦因受《成实论》压迫而未能发展。六世纪时,有僧朗出,僧朗又称道朗,高丽僧,关师事昙济,以破小乘得梁武帝崇信,稍振三论之势,惟此时多于山中修习止观,又因当时盛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1267617.html
  • 萨迦班智达生平、事业简介(1)

    以及无色生之大因,欲解脱者抛弃而为善。无感觉(修习三摩地之时,能长久没有任何之想)之定,与六圆满止(不明见眼等六圆满识之因)观二者,和遮声闻(同样感受到定)一致等同,欲胜者抛弃而为善。轻安(《大乘...当他投入母胎之时,其母梦见一个诸宝严饰、光彩夺目的龙王前来说:“请你借给一住宿之地。”于胎中之后,即使其母生起三摩地[1]。其出生之时,天空佛光普照。出生后,为消除尘障觉醒前世之习气,即口说一些梵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1067945.html
  • “真常唯心论”与中国化佛教——论印顺法师对如来藏思想的研究与评判

    是:第一,以“诸行无常”法印为主要教义的小乘“三藏教”;第二,以“诸法无我”法印为主要教义的“共大乘教”;第三,以“涅槃寂静”法印为主要教义的“不共大乘”。其中,第一期实际上是指包括释迦之后到部派...《印度之佛教·自序》中说到两件事情对其的激发:  第一件事情发生在一九三八年冬天,当时印顺法师在四川缙云山,梁漱溟山访问,自述其学佛中止之机曰:“此时、此地、此人”。印顺法师这段记述颇为简要,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3867979.html